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党建相关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项目
企业风采

学科报告

 

关注

体育统计分会:体育统计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体育统计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权德庆  西安体育学院

摘要:

本文旨在回顾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剖析体育统计学科建设的现状,着力探讨体育统计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学科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体育统计作为现代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年轻成员,虽然学科建设时间较短,但是经过30年、几代体育统计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体育统计学科现状特点表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体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也被体育界广泛接受;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体育统计学科与相关学科联系日益密切;学科领域拓展已初见成效;学科体系基本成型;学科地位已被公认;社会统计及其它统计方法的移植,丰富了体育统计的应用领域。

体育统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诸如统计方法误用问题比较严重;体育统计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体育运动实践需要;体育统计学科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体育统计教学改革尚须深化;体育统计不能适应体育科研的多元化形势等。

今后一段时期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与主要对策:

  体育统计学科方法论基础将得到重新审视;

  注重构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体系;

  广泛关注定量研究新方法,适时拓展学科研究领域;

  继续深化体育统计教学改革;

  加大指导力度,规范方法应用。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科现状;发展趋势


Statistics disciplines of spor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Quan Deqing

(Sports Statistics Committee)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disciplines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istical sports disciplines, and to concentrat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ports statistic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Sports statistics sports science is still very younger in the modern system, but after 30 years’ hard work of generations of sports statistics workers it gradually grows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orts statistics now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port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sports sector; A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sports statist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re ever closer; areas of expansion are beginning to bear fruit; Discipline System is taking its form; Discipline has been recognized; social statistic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of transplantation make it richer in the fields of sports statistics application.
Sports statistics disciplines is facing a building yet to be resolved several key issues, such as 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more serious problem; Sports statistics teaching conten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sports practice; Sports statistics disciplines of the building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Sports statistics need to be teaching deepening reform; Sports statistics can Adaptation sports science diversified situation.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disciplines statistical trends and responses:
• Sports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will be re-examining;
• The focus on the integrity of sports statistics Disciplinary System;
• The widespread concern quantitative study new methods, timely develop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s;
•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 of teaching sports statistics;
• intensify efforts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method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orts statistics; Subject Status; Trend


体育统计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体育统计分会

权德庆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统计作为现代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年轻成员,虽然学科建设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几代体育统计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体育科学体系中的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体育统计在我国正式设立为一门体育专业基础课程,迄今己届而立之年。回顾学科的发展历程,认真剖析学科的建设现状,着力探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促使体育统计学科在体育科学大体系中得到快速的发展,是体育统计界同仁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统计学科发展

(一) 学科地位

教育部社政司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海良认为:“语言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学科。”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统计学不仅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实践中都有广泛应用,统计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技术的进步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科学与技术的互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整体的迅猛发展,并为学科前沿交叉带来新的机遇[1]。新的学科出现是科学内在发展规律和社会强烈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科的理论体系完善都需要经过一定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接受社会检验。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也完全符合这一发展规律。

体育统计主要是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随机现象的描述、推断和分析,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2]。它以体育实践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定律为理论基础,重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为定量研究提供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方法,提供收集、整理和分析体育数据资料的系列统计方法。体育学的建立必须具备与之相配套的体育科学体系。在体育科学体系中,体育统计与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一样,成为体育学科群的重要成员。30年来,体育统计为体育领域引进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技术,为促进体育科学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体育统计自立于体育学科之林,学科地位不可替代和动摇。

(二) 学科发展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人类古代用于人口、土地、物产、贡赋和治国方略等的描述统计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中期形成了推测性的数理统计,开始进入推测统计阶段。以概率论作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数理统计学主要包括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20世纪前半叶众多统计学家搭建了统计学理论框架,随之统计学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行各业都积极引进统计学方法,成功应用范例不胜枚举。依赖于概率统计创立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学说,推动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学内在发展规律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以及统计学知识广泛应用的大历史背景下,体育统计学应运而生,而且展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体育统计在我国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波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徐英超为代表的老一辈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统计学引入体育领域。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的体育专业开设体育测验专业课程,并在北京、天津、广州和上海组织的学生体质调查中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学生体能分组。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徐英超教授等在西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北京体育学院本科班、助教班开设过体育测验与统计课程。但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直至七十年代文革结束之前,体育统计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总体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用范围很小,开设体育测验与统计课程的学校较少,时间又较短,在国内体育学术界影响不大。随着七十年代末全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体育统计迎来了发展机遇。各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体育统计课程,抽调师资编写讲义和教材。1979年全国16省(市)大规模体质测试收集了大量数据,迫切需要应用体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一大批体育统计骨干开始涌现,并在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应用统计方法处理体育领域问题的宝贵经验。随后,许多体育统计专著和译著问世,体育统计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1982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刘厚生等学者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体育统计论文报告会,并成立了全国体育统计研究会。198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接纳体育统计研究会为体育统计专业委员,将体育统计学科纳入到体育科学体系之中,为以后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第一、二届全国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挂靠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四届体育统计分会挂靠上海体育学院,第五届体育统计分会挂靠西安体育学院。在此期间,刘厚生、王路德、徐迪生、陈及治等老一辈体育统计工作者,依托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团结组织全国体育统计及体育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扩大体育统计学术影响,推动了体育统计学科的快速发展[3]

二、体育统计学科现状

纵观体育统计学科现状,历经30年发展,已被体育界广泛接受,学科内容体系基本成型,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和深化。众多应用者由于研究实践的需要,不断寻求和引进新的统计方法,使体育统计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体育统计方法的普及和水平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体育统计学科现状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体育统计被体育界广泛接受

随着近年来体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体育科学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体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已被体育界广泛接受。体育统计的应用范围,可以涵盖体育领域中所有涉及数值分析的应用领域[4]。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管理等都有大量应用统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诸多相关学科领域都普遍采用体育统计分析方法;在评价运动训练水平,体质发育水平,比较分析教学训练效果、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定量比较分析与预测等研究中,运用体育统计方法分析的实例比比皆是。体育统计使我们能以最少的样本含量,对总体参数做出推断分析,达到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精确度,保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二) 体育统计学科的地位已确立

体育统计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同步发展壮大。体育统计作为一门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来,体育统计学为认识体育数量规律、促进体育科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统计的学科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全国绝大多数体育院系早已将体育统计作为本科必修课程, 1984年体育统计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接受为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至今20多年来,在全国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抓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统计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组织的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重大科学研究,不断扩大学科的学术影响,在体育科学众多分支学科中,体育统计现在已经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体育统计分会成为体育科学学会所属17个学科分会之一。

(三)与相关学科联系日益密切

体育科学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中的人[5]。体育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借鉴,相互合作,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上充实体育科学,呈现出各学科互为促进的明显特征。体育统计作为体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近年来与相关体育学科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全国体育统计论文报告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代表参与研讨,研究内容涉及到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运动医学、体质研究、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各学科领域,尤其对计算机应用,体育教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社会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既加强了体育统计与各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宽了研究视野,又明确了各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特征,有效地纠正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的弊病。例如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发的统计软件的广泛普及,为体育统计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但是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教学不能替代体育统计课程,否则将导致脱离应用实际的统计模型滥用。再如有段时期部分体育院系将体育统计并入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证实体育统计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独立学科,他不能由体育测量评价或其他任何学科取代。因此,近年来大部分体育系科又陆续把体育统计从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为一门必修课。

(四)体育统计学科领域的拓宽初见成效

众所周知,体育统计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经典统计理论,体育领域中量化分析方法以常用体育统计方法为主。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和体育信息收集技术的改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体育统计范畴之外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引进到体育领域中来,如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理论,运筹学方法、集对分析、层次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等,并且都有成功应用的范例,涌现出不少研究论文与研究成果。和谐融入其他数据处理方法,适应体育中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己成为体育统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五)社会统计方法应用逐渐增多

随着体育人文科学研究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起,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在体育中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体育和社会人文现象的相关定量统计方法研究逐年增多。由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体育社会组织和个体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往往过于抽象,不能直接测量,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所涉及的变量几乎都是随机变量,这些随机变量的规模常常很大,因而,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量化水平相对于体育技术学科和体育生物基础学科较低,统计方法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就显得重要和迫切。近年来,在大众体育研究、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许多成果中,都有应用统计方法处理社会调查中不同测度水平的成功案例,诸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等的移植和应用,为体育统计学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应用领域。

三、体育统计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面考察体育统计学科发展的现状,在体育统计方法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背景下,体育统计学科自身的发展却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困境之中,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

(一)体育统计方法的误用随处可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统计技术有随计算机技术向“傻瓜型”模拟发展的趋势,甚至将统计软件教学代替体育统计课程。任何研究者只要通过简单的统计软件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但是,如果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不甚了解,就可能产生统计分析错误,以至得出错误的研究结论。当前,这会使体育统计学科的形象受损,会使体育统计的指导性、权威性降低,也必然影响体育科学的发展。

(二)体育统计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体育运动实践需要

一门体育学科在体育领域中的地位是由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实用性及其应用效果决定的。多年来体育统计学科在群众体育、体育教学和体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和深入,有许多专用的统计处理方法,然而在运动训练等应用领域中尚未真正发挥作用,课程内容与运动训练研究实践脱节,不能提供更多有针对性、适应性的专用统计方法,学科应用部分内容薄弱,因而学科地位在体育应用实践中被质疑。

(三) 体育统计学科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不少体育统计研究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体育统计学科是以理论和方法为体育科研提供方法学支持,而对直接服务体育运动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体育科研及运动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都需要用体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首先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直接或间接的体育实践经验,他们也具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优势,而这是处于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因而出现体育统计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就比较普遍。

体育统计学研究的条件也限制了研究人员关注体育运动实践的视野。一直以来,因为体育统计学的学科特征,很少有人会主动为体育统计研究创造机会,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据我们了解,在各种体育运动研究的专家组中,有医学、有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但却很少吸纳体育统计专家参加,这无形中限制了体育统计学研究人员与运动实践的结合,从而导致体育统计学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更有可能会直接影响体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一点也反映出体育界某些人对体育统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四)体育统计教学改革尚须深化

30年来,出版的体育统计教材、专著多数在内容上、编排体系上创新不够;目前部分教材理论脱离实际;有的教材一味追求简单实用,易学易懂,而淡化统计学原理和理论,这可能导致统计方法误用,遗害无穷。

 统计教学改革实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脱节,体育统计教学课件研制使用不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统计教学的初始阶段就丧失了对未来统计应用者的指导权。

另外,目前全国体育统计师资队伍的现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体育统计教学需要。

体育统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且难度较大,而多数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统计课时太少,研究生的课时也不多,有的停开。体育统计教学改革面临困难和考验,这应引起体育统计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体育教育部门的重视,建议适当增加体育统计教学时数。

(五)体育统计工作理论脱离实际

体育科研要取得重大成果,离不开多学科集体合作,形成集群优势。统计学工作者大多数都没有运动实践的经验,缺乏对运动实践的切身体会,这阻碍了统计学工作者对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今后应对体育统计工作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熟练计算机操作,还要广泛了解体育领域中相关学科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到体育运动研究实践中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爱好,有目的的关注某一个运动项目,多方面了解和接触这个项目,逐渐认识和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成为某一运动项目的科研专家,方可取得优异成绩。

四、体育统计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科学,是一种从定量角度认识客观社会事物的工具。作为体育统计方法必须紧密与体育领域的实践活动结合,与体育科学体系的其它学科理论知识结合,才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随着知识经济与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当代体育领域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所遇到的信息压缩、数量特征检测,可靠性分析、各种过程数理模型建立、事业未来发展定量预测等问题,都必须依靠统计理论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解决。这些难题的解决又需要引进新的统计概念与方法,甚至理论体系。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体育统计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科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今后一段时期,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一)体育统计学科方法论基础将得到重新审视

作为一门学科的体育统计,首先应该是研究分析数据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计算工具。依据现有的经典统计学体系及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处理低维的完全性和独立性数据,而现代体育信息数据形形色色,非常复杂。非线性、非均衡性、不完全性的三维数据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为其提供新的专用统计处理方法。与此相适应,学科方法论基础也将得到重新审视,例如竞技体育中的多数一过性体育现象的信息处理,理所当然应成为体育统计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是体育统计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任务。

(二)构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体系

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认证中,体育学和统计学同时被认证为一级学科。有学者认为,针对体育的作用和属性,应突破现有专业统计学体系统一模式,以体育应用为主线,按照体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归纳和梳理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技术[6]。应重视体育与统计的人力资源整合,造就一批既精通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又懂体育专业的双学科专家。紧密结合本专业应用实践,加大各体育专业领域应用统计方法和应用成功范例,构建独立完整地体育统计学科体系,使“体育统计发展成为真正的“体育统计学”。

(三)拓展学科研究领域

在体育科学研究实践中,由于体育的系统特征和信息收集技术的改进,可收集到各色各样的海量计测数据,需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处理。随着统计学和体育学的发展,现有的统计学方法难以对许多复杂模型做出透彻的理论分析,体育统计学科领域必将有所拓展,要密切关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数据挖掘技术、集对分析、层次分析、极值统计学等相关数据分析方法,注意相互借鉴与引进融合,适时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在条件成熟时创建“体育计量学”或“体育数据分析学”大学科。

(四)深化体育统计教学改革

准确把握体育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新世纪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着力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驾驭处理体育领域测量数据的能力,是体育统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加强体育统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体育统计分会应聚合全国体育统计精英,编写高质量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本科通用教材,规范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尤其要注意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拉近体育统计教学情景与未来体育统计实践应用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体育统计实用课件,应用范例参考书;加强体育统计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定期举办中、高级体育统计师资培训班,着力培养体育与统计学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师资人才,全面深化体育统计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规范体育统计方法应用

在推动学科发展,加强体育统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同时,体育统计工作者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应用研究力度,尽快深入体育实践,争取承担大型体育科学研究课题,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既可为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直接贡献,又可获得统计实践应用范例,丰富教学内容。在涉及数值分析的体育研究应用领域,体育统计工作者可加强对体育统计应用的指导,规范统计行为和统计应用,减少统计误用,维护学科声誉。要继续加强对内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要积极发展体育统计分会会员,不断壮大体育统计力量,全面促进体育统计学科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体育统计学科历经数十年的曲折发展,终被体育界广泛接受,实属不易。符合“一个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能招之即来”的学科建设基本规律[7]。体育统计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各个领域以及各相关学科,学科建设发展基本成型,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得到确认,验证了“一旦引入了统计思想和方法,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学科,至少能增加科学化程度”的至理名言。体育统计学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体育科学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大有可为。“数学化是自然科学成熟的标志” 体育统计也必将在推动体育科学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8]。任重道远,光明在前,我相信经过全国体育统计工作者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必将迎来体育统计冲破局部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过人事部,中国科学院组编.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展望[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徐迪生,陈及治等.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统计[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 姜达维.体育统计三十年及发展展望[J].2006年全国体育统计论文报告会.

[4] 柳佰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体育科学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5]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出版社,2002.3

[6] 姜达维,体育科研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

[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总序.

[8] 王维.科学基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