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党建相关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项目
企业风采

会议动态

 

关注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12月7日上午,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闭幕式在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礼堂举行。

  闭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荣获大会优秀组织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田麦久教授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野为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状。这标志着为期三天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图1 大会闭幕式颁发优秀组织奖

图1 大会闭幕式颁发优秀组织奖

  本届大会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盛况空前,大会多个方面均创历届之最

  本届大会规模大,体现了“三个最”。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历届大会参会人数最多,投稿和录用稿件最多,范围最广,与会领导最多的一次全国体育科技界的盛会。来自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各司部负责人、上海市有关单位领导、全国各体育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以及德国、日本等国的体育科技专家、学者以及有关新闻媒体记者近1600人汇聚一堂,共同围绕我国体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7129篇,其中录用论文3384篇,墙报交流1182篇,共有403位专家学者在各专题会场作学术报告。

图2 大会开幕盛况

图3 大会开幕盛况

  

  本届大会信息化程度高,体现了“四个快”。大会采取网上投稿、注册、评审,论文录用通知采取网站、短信、电子邮件方式,信息发布快,资料收集快,参会代表注册快,评审过程快。同时,大会第一次借助“微博”这一网络新媒体,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角度进行通知公告、服务信息的即时性发布和宣传报道,增强了大会召开期间大会组委会和与会代表之间的互动性。

  本届大会规格高,体现了“三个重视”。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段世杰副局长多次指示,并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专门作出指示;体育科学学会多次专题部署九科大工作,先后三次赴上海体育学院检查指导筹备工作;作为承办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也成立九科大筹备委员会,多次召开“九科大筹备工作会议”研讨大会筹备工作,在大会开幕之际,召开了全院参会代表、中层干部等相关人员的“九科大动员会”,号召全院师生当好东道主、办好九科大,保证了高标准完成大会承办工作。

  二、关注热点,共同探讨体育科学发展新路径

  本届大会紧扣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以“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为主题,紧密围绕体育中心工作,设置了2场大会主报告、3个主题workshop和58场专题报告,此外还有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在大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和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分别作了题为“促进体育科技创新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若干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

  会议开设的“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我国反兴奋剂的理论与实践”专场沙龙,为参会代表深入了解上述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搭建了平台,也成为本次会议的新亮点。

  大会设立了“伦敦奥运会科技支撑与保障”、“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参赛理论与实践”、“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民体质现状与科学健身”、“青少年体育与健康”、“运动性心理疲劳”等9个热点专题和体育社会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学科领域的49个重点专题近500个口头报告进行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中外学者围绕这些社会热点专题和重点专题,通过大会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工作坊等形式的讨论,在如何促进体育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达成了良好的学术共识。

图4 德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席Dorothee Alfermann作专题报告

图5 多个专题会场听众爆满

  

  三、“展”“会”结合,注重体育科研成果转化

  本届大会不仅是一场体现学术科研成果学术性大会,更是一场注重体育科研成果转化、展示体育科技最新发展水平的展览会。

  大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科网”在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正式上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田野、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共同为“体科网”开通上线,戴健书记介绍了科技园及体科网建设工作,蒋志学司长作了重要讲话。该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将搭建科技成果供需之间的桥梁,用实物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高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填补了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空白。该平台以体育领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体育组织、行业专家为主要服务对象,紧扣受众需求,重点推出科技成果推介展示、科研与应用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项服务。

图6 “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科网”上线

图7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展览现场

  

  本届大会设立了“科技产品和图书展览”专场,共吸引了乔丹、期美科技、巅峰体育等28家体育科技类参展单位,展示了体育科技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四、组织有力,大会承办工作受到与会各方高度赞扬

  为办好本届大会,成立了以段世杰为主任委员的大会组委会。作为承办单位,上海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九科大”筹备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戴健和院长章建成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学术组、会务接待组、市场开发组、会场设备、校园环境组、财务组、宣传组、安全保障组、志愿者服务组,各组成员及负责人由中国体育科学会负责人及上海体育学院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并设立“九科大”办公室,专人专职负责“九科大”筹备工作。“九科大”召开前期和期间,大会会务人员全身心投入,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工作措施,形成了工作推动链,做到了任务清、责任明,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无缝衔接。

  为全力举办好此次大会,上海体育学院从各系(院)共招募了200余名志愿者,他们负责在不同的岗位为本次大会提供志愿服务,主要负责接待、会场服务、活动引导、宣传报道等方面的工作。

   五、全程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提升大会关注度

   为做好本届大会的宣传工作,大会组委会宣传组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构筑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体系,展示了大会风采和良好形象。

   大会共邀请新华社、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五星体育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搜狐网等13家社会媒体,对大会开幕式及会议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据统计,共有近三十家电视、平面及网络媒体播放、刊登和转载了大会讯息。